藝術

威尼斯:國家展館過時了?

各國的獨特風情曾是威尼斯雙年藝術展的特色,但在全球化的今天,藝術家、策展人和藏家都已是世界遊牧人,國家館的形式是不是過時了?

在威尼斯城舉辦的國際藝術展(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與它1895年首次創辦時所爲人熟知的一樣,被視爲全球首個正兒八經的藝術展。1907年,首個國家展館——比利時展館——在威尼斯島最東邊的綠園城堡(Giardini)興建,綠園城堡面積寬闊,是一座公共花園。在接下來的25年時間裏,許多西歐國家以及美國也依葫蘆畫瓢,都在威尼斯興建了自己的永久展館。

在接下來的50年時間裏,只有不到20個國家參加威尼斯國際藝術展,但1945年後,參展國家數出現了增多,上世紀80年代與90年代,參展國家數再次增加。很快,綠園城堡所能容納的展館數達到了極限,很多國家如今在軍械庫(Arsenale)的舊船塢裏、或是在威尼斯城的周圍租借展覽場地。

今年是第55屆威尼斯藝術展,展覽主題爲「百科殿堂」(The Encyclopedic Palace),策展人是馬西麥利亞諾•吉奧尼(Massimiliano Gioni)。年輕及初出茅廬的藝術家雲集威尼斯,但今年的金獅終身成就獎(Golden Lions)卻頒給了兩位歐洲老藝術家——83歲的馬利薩•默茲(Marisa Merz)與94歲的瑪利亞•拉斯尼克(Maria Lassnig)

您已閱讀16%(521字),剩餘84%(26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