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初以來,貨幣政策經歷了大幅度收緊,這體現爲高評級政府債券的收益率上升。從5月2日到上週末,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88個基點,至2.51%。這是貨幣收緊的明確跡象:這些國債收益率上漲,將導致私人部門借款成本上升。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的是,它是否符合當局的本意:畢竟,較長期債券的收益率並非明文規定的貨幣政策目標。此外,收益率飆升的部分原因是信心日益增強。但美聯準有關「逐漸縮減」量化寬鬆的言論也是一個因素。管理一項效果取決於預期的政策很困難,但當局本能做得更好:這一收緊偏早了點。
當然,國際結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不會這麼認爲。BIS在其年報中呼籲早日結束寬鬆政策:「當局需要加快結構性改革,從而更容易以最具成效的方式使用經濟資源。家庭和企業必須完成它們的資產負債表修復工作。各國政府必須加倍努力確保財政可持續性。監管機構必須調整規則,以適應日益關聯和複雜的金融體系,並確保銀行撥備足夠資本來抵禦相關風險。」
這是典型的央行陳詞濫調。更糟糕的是,很難理解BIS是怎麼認爲它的建議加起來對世界經濟意味著什麼的。它其實是在提議:隨著負債累累的經濟行爲人償債,私人部門應當運行更大的財務盈餘,同時政府應該運行較小的赤字。除非有人認爲發達國家將對世界其他國家運行巨大的經常賬戶盈餘,否則這是一個釀成蕭條的計劃。BIS甚至不考慮這樣一種可能性:近年貨幣政策不很有效,正是因爲它與BIS建議的收緊財政政策相牴觸。
您已閱讀30%(637字),剩餘70%(146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