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股市

動盪股市的啓示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首席策略師洪灝:全球股市暴跌,各個市場間的風險相關性上升;銀行資產負債表資金久期暫時的錯配,是造成銀行間的流動性緊缺的因素之一。

當前全球股市暴跌,市場流動性空前緊缺。在危機之中,上升的只有各個市場之間的風險相關性。6月25日,中國股市暴跌5.3%,進一步延續6月20日各個主要的亞洲股市承受的巨大拋壓趨勢。股市拋售潮同時,也觸發了新興市場ETF基金贖回潮,而此輪贖回潮就連最精確的風險模型也沒有預測到,逼使花旗集團和美國道富銀行暫停其ETF基金的現金贖回。

另外,中國銀行間拆借市場流動性持續緊張,上海銀行間同業隔夜拆放利率(Shibor)利率一度飆升至約14%,創歷史新高,甚至高於2007年中國泡沫爆破及2011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時的水準。中國及美國的市場利率的同時飆升,則顯示著之前全球流動性極度寬鬆的局面已經達到了轉折點。

市場認爲中國面臨著流動性危機,我們的看法卻有所不同。畢竟,自年初以來,中國的新增貸款約9兆元人民幣,相信6月的新增貸款將再次達到約1兆元人民幣。在中國市場,貸款的資金來源主要來自於存款;而美國的貸款的資金來源則可來自於貨幣市場基金,這也是2008年貨幣市場基金贖回潮令貨幣市場基金低於面值,直接導致當時美國流動性緊張。我們注意到大型和中小型銀行的存款結構自3月起改變。大型中資銀行的存款自3月以來下降9562億元,而中小型銀行的存款則增加8443億元。這種存款結構性的改變同時導致了貸款的結構發生變化,大型銀行的貸款增速放緩,而他們的存款餘額卻在下降。此外,公開數據顯示5月的財政存款及存款儲備金的需求約爲6000億人民幣,分流了一部分系統流動性。因此,銀行資產負債表資金久期暫時的錯配是造成銀行間的流動性緊缺的因素之一。

您已閱讀41%(663字),剩餘59%(9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