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爆出了兩條有關美國情報蒐集活動的爆炸性新聞:第一條是,美國某法庭命令威瑞森通訊(Verizon Communications)交出其電話網的所有通話記錄;第二條是,有關棱鏡(Prism)計劃的細節顯示,該計劃使得美國情報機構能夠獲取海外通訊傳輸路徑中的伺服器數據。
這類數據蒐集能力在實際中如何能夠幫助政府阻止恐怖襲擊?海量數據難道不會只是累壞數據分析員?首先,一個執法機構必須獲得一些「硬貨」資訊——例如一個名字、一張照片或一個地址。隨後,電腦可以將最初的事實作爲起點,運用這些數據挖掘出所有這些不同的數據中的聯繫:哪些電話號碼曾被呼叫過,撥出地點在哪裏,以及通話持續了多長時間。
一旦隱藏在數據中的聯繫網浮現出來,電腦就能通過分析來判斷哪些節點在這張聯繫網中處於中心位置(9/11事件的頭目穆罕默德•阿塔(Mohamed Atta)顯然就是通過這種方法找到的)。情報機構主要通過電腦對資訊進行交叉比對、最終找出可能性最大的線索,而不是派特工進行海量的實際監視。9/11慘劇發生後披露出來的資訊顯示,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事先已經知曉其中兩名恐怖分子的身份。只需用這兩人的名字對信用卡賬號、常旅客卡號以及手機號碼進行過交叉比對,美國的情報機構原本就有可能找出在同一天、同一時間乘坐飛機的另外17個與這兩人有關聯的人。
您已閱讀30%(561字),剩餘70%(13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