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電視

Lex專欄:不必把收購戰政治化

Dish與軟銀都想收購美國第三大行動運營商Sprint,前者聲稱,一家使用中國設備的日本公司,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今夏最令人期待的「大片」有著這樣的情節:一位古怪的日本大亨,代表一家想要滲透美國國家安全體系的中國企業,正打算收購一家美國移動網路營運商。這是邁克爾•貝(Michael Bay)計劃執導的影片中的情節嗎?不是——哪怕是那位曾執導《世界末日》(Armageddon)和《變形金剛》(Transformers)的導演,也無法駕馭這麼愚蠢的情節。

這部劇本出自美國衛星電視公司Dish Network的老闆——查利•埃爾根(Charlie Ergen)之手。Dish與日本移動公司軟銀(SoftBank)對美國第三大移動網路營運商Sprint的爭奪大戰正處於膠著狀態。Dish展開了活動,想要破壞軟銀收購Sprint。該公司聲稱,一家使用中國製造的設備的日本公司,會對美國的存在本身以及其珍視的一切構成威脅。(nationalsecuritymatters.com網站就這種致命威脅進行了詳細闡述。該網站頁面上註明Dish是網站發起人,但隻字未說Dish自己想要收購Sprint一事。)

在熱鬧的暑期檔電影中,表演、臺詞和情節等細節往往淹沒在讓人眼花繚亂的特效中。所以,我們在此闡明情節應該發展的方向、以及每個演員應該扮演的角色,供大家參考。Dish應該將重點放在提出最好的競購條件上,並闡述自己爲何能夠爲Sprint的股東提供更大價值。畢竟,它對Sprint的整體估值似乎更高一些。Dish應該就此放棄紅色恐慌(red scare,指於美國興起的反共產主義風潮——譯者注)的那一套伎倆,這種伎倆顯得它既仇外、又沙文主義,最糟糕的是,還顯得它很絕望——彷彿單憑競購條件不足以取勝似的。與此同時,美國政界應讓監管機構自行處理此事。還好,政界迄今一直對這種炒得沸沸揚揚的說法保持距離,這種說法自多年前中國和中東企業開始謀求收購美國資產時就在流傳。監管流程允許相關方面採取補救行動,軟銀據稱已同意讓Sprint的一名董事專門負責國家安全事務。最後,股東們應該重點考慮哪家的競購條件對自己最有利。

您已閱讀87%(839字),剩餘13%(1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