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貿易協定

禁止中國入內的俱樂部?

FT亞洲版主編皮林:儘管沒有人會公開這麼說,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的目標,其實就是成立一個將中國排除在外的「高標準」貿易協定。不過,這個目標很難實現:美國、日本等國家已經很難再把時鐘撥回到從前了。

紐西蘭、越南、祕魯、日本和美國有兩個共同之處。首先,它們全都希望加入一個初具雛形的貿易協定,即《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這是自世貿組織(WTO)多哈回合談判破裂以來自由貿易舞臺上上演的最大一齣戲。其次,它們全都不是中國。

這兩個共同之處密切相關。儘管沒有人會公開這麼說,但TPP的目標其實就是成立一個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排除在外的「高標準」貿易協定。目前希望加入TPP的12個國家(除了上述5國,還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智利、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和澳洲),其經濟產值合計佔到全球的40%,貿易額合計佔到全球的約三分之一。這是一個「禁止中國入內」的大型俱樂部。

這麼做的動機有兩個。第一個動機是想把時鐘撥回到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前。許多政客、工會和企業現在都對準許中國加入WTO後悔不已。獲准進入全球市場讓中國獲得了巨大的提振。但有人認爲,中國爲此付出的代價卻很小。加入WTO並未阻止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未阻止它操縱招標程式,未阻止它將廉價資金輸送給大型國企,也未阻止它系統性地藐視智慧財產規則。有人認爲,中國只知索取不知付出、而且還搞欺騙。這些人其實忽略了一個事實:今天的發達經濟體(包括英國、美國和日本),全都在其經濟騰飛階段大力推行過重商主義政策。但這些人就是要這樣認爲。

您已閱讀29%(551字),剩餘71%(13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