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回顧2008年危機時,他們將得出的結論是,美國這個引發這場災難的國家採取的反應——最初的財政措施以及後續的貨幣政策,是最不糟糕的。然而,美國自身卻陷入無休無止的凱恩斯主義與反凱恩斯主義的辯論中,真是讓人挫敗。
過去幾周,在肯尼斯•羅戈夫(Kenneth S.Rogoff)與卡門•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的研究爆出錯誤以後,學界潮流猛然轉向前者。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短期刺激的優點改變了看法,也推動了這一趨勢。與此同時,如哈佛大學(Harvard)歷史學家尼爾•佛格森(Niall Ferguson)等緊縮主義者,重提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無兒無女的願景」(把他的同性戀取向與所謂的「魯莽地無視未來」聯繫起來),繼續支撐他們自身的質疑。
在這片學術聲音與憤怒的紛擾之中,美國的政治沒有改變,顯然也不可能改變:幅度不大不小的財政緊縮沖淡美國復甦勢頭的情況至少還將再持續一年。民主黨無力對抗在衆議院中採取阻撓戰術的共和黨人。而共和黨人面對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的否決,或民主黨對參議院的控制,什麼都做不了。這意味著,我們還要至少再忍受一年假模假式的財政辯論。這裏,儘管凱恩斯主義者的逆週期財政政策得到驗證,但他們犯下了視而不見之罪。
您已閱讀28%(561字),剩餘72%(14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