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

FT社評:義大利的萊塔時刻

義大利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來推動經濟改革。但這種理想條件並不具備。剛被任命爲總理的萊塔應該致力於達成新的政治和解,爲實施重大經濟改革鋪平道路。

義大利總統喬治•納波利塔諾(Giorgio Napolitano)選擇恩里科•萊塔(Enrico Letta)來打破羅馬的政治僵局是有充分理由的。作爲中左翼的義大利民主黨(PD)的前副書記,萊塔在黨內屬於天主教溫和派。他以善於彌合分歧而著稱,這一特點有助他與西爾維奧•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建立合作、以組建一個大聯合政府。

萊塔仍有可能無法成功組閣。不管怎樣,他的政府都不太可能長久。民主黨與自由人民黨(PDL)之間存在嚴重分歧。貝魯斯柯尼則是一個不可靠的聯盟夥伴,這一點從他去年12月意外終止對馬力歐•蒙蒂(Mario Monti)技術官僚政府的支持就可以看出。在前任書記皮耶爾•路易吉•貝兒薩尼(Pier Luigi Bersani)辭職之後,民主黨內出現分裂,領導層面臨重大調整。

如果萊塔成功完成組閣這一首要任務,他接下來應該以現實的態度去思考其政府能夠實現哪些目標。萊塔在他接受總理任命後的首次講話中談到,有必要改變歐盟的全面緊縮論調。儘管這話沒錯,但一個羸弱的義大利政府是不太可能讓德國等債權國改弦易轍的。

您已閱讀51%(470字),剩餘49%(4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