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

臺灣的「中等收入」困局

臺灣已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經濟成長緩慢,品牌競爭乏力,勞動力人口也面臨下滑,儘管與中國大陸的貿易聯繫日益密切,但在政治和社會方面雙方卻漸行漸遠。臺灣應當如何抉擇?

臺灣是亞洲一個成功的典範。臺灣只有2300萬人口,他們的購買力超過日本人和英國人,生活水準在亞洲名列前茅。臺灣的研究密集程度世界領先,研發支出相當於總產出的3%,超出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任何一臺電子設備中,或許都有某個部件是臺灣企業——至少是參與——製造或設計的。

臺灣民主政體的健全程度在亞洲也名列前茅,有真正的兩黨制和活躍的公民社會。與中國大陸(中國大陸視臺灣爲一個叛變省份)爆發軍事衝突的威脅一度籠罩著臺灣,但馬英九(Ma Ying-jeou)2008年當選臺灣總統,推動與大陸改善關係,自那以後,就連這種威脅也大大減弱。

然而,許多臺灣人絲毫不感到樂觀。臺灣曾在數十年時間裏保持兩位數成長率,實現了工業化,擺脫了貧困,如今卻陷入「中上收入陷阱」。過去五年來,臺灣年均成長率約爲4%,以西方標準來看還算不錯,但與正在快速成長的競爭對手相比,這個數字還是太低。去年臺灣僅實現了1.3%的成長,在亞洲排在末流,不過,臺灣官方預計今年有望實現3.6%的成長。

您已閱讀9%(426字),剩餘91%(41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