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的溫和復甦結束了嗎?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徐高:近期成長動能降低並不意味溫和復甦的終結,不能因此看空今年的成長前景。但經濟復甦對政策高度依賴預示短期經濟成長會出現波動。

市場的情緒總是易變的。僅僅在一個多月以前,市場中還普遍瀰漫着對今年中國經濟的樂觀情緒,不少人甚至開始展望強復甦的前景。但現在,隨著宏觀經濟數據日漸顯出疲態(尤其是發電量增速的走低,以及生產資料價格的下滑),已有投資者開始懷疑,是否連溫和復甦的態勢都已經終結,中國經濟將會像去年上半年那樣,再次進入下滑通道。

在筆者看來,近期成長動能的降低並不意味溫和復甦的終結,更不應因此就看空今年中國的成長前景。這輪始於去年3季度的經濟復甦主要由基建投資的加速所推動,其背後是政策的又一輪放鬆。不過,隨著經濟復甦勢頭的確立,決策者在去年4季度就已經開始逐步降低「踩油門」的力度,令基建投資增速明顯下滑。這令中國經濟的總需求力度減弱,並最終傳導到生產面。事實上,在今年1月及2月的中國物流業PMI中,已經表現出了經濟復甦勢頭減弱的跡象。儘管如此,筆者仍然認爲今年經濟將溫和復甦,GDP成長達到8%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這種信心基於如下幾點。

首先,國內政策放鬆是有效的。去年上半年,最悲觀的投資者認爲,因爲產能過剩等結構性因素,中國經濟將不可阻擋地滑向通貨緊縮。即使是國內政策大幅放鬆,甚至再出一個類似2008年「四萬億」那樣的刺激政策,也不會有太大作用。但始於去年下半年的這輪復甦證僞了這種邏輯。政策只是在去年3季度稍稍在基建投資上加了點油門,經濟成長的勢頭就拐頭向上。這充分證明了國內政策對經濟仍然有很強的控制力。

您已閱讀29%(599字),剩餘71%(148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