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大宗商品週期與中國經濟

英國《金融時報》投資編輯約翰•奧瑟茲:西方投資者已經習慣預期中國經濟會永遠快速成長,這種樂觀爲股票和金屬價格提供了支撐。但大宗商品「超級週期」的結束,或許預示著中國經濟的演變已經開始。

人們都在談論從債券到股票的轉移,或者說輪換。但全球市場的另外一種轉變或許已經開始,並且可能會變得更重要。這就是關於大宗商品的轉變,它可能預示著中國及其經濟的一場演變。

這種越來越緊迫的擔憂就是,大宗商品價格已經達到頂點,價格上漲10年的「超級週期」已經結束。

歷史最悠久的美國商品研究局(CRB)大宗商品指數沒有分享股市的反彈。與近兩年前的峯值相比,該指數下降了15%左右。而先前的10年該指數幾乎上漲了兩倍。在2001年該指數開始上漲之前的20年,它實際上也是下降的(也就是上世紀70年代通貨膨脹時期大宗商品價格暴漲之後的階段)。

您已閱讀16%(264字),剩餘84%(13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