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鋁

Lex專欄:俄鋁指望中國帶來轉機

第三季度盈利同比下降五分之四的俄鋁希望,隨著基建支出和儲備恢復,中國需求將會復甦。這個假設合理嗎?

別再爲俄羅斯寡頭們反反覆覆的地盤爭奪戰分心了,這些混戰從俄羅斯鋁業(Rusal)上市以來就沒有停過。相反,請想一想全球最大鋁生產商的投資理由。過去一年裏,工業對鋁的需求不振,令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基準鋁價降低了十分之一。但是,兩個因素扭曲了這一市場。據俄鋁估計,低利率意味著金融需求佔據了近四分之三的交易量。而代表全球五分之二需求的中國,也提高了產量(既來自新的冶煉廠,也來自一度閒置、如今僅靠政府資助支撐的舊廠),從而扭曲了市場。

與業內同行一樣,奧列格•德里帕斯卡(Oleg Deripaska)的公司也有自己的煩憂,例如不斷上漲的能源和鋁礬土成本。要想忽視因收購諾里爾斯克鎳業(Norilsk Nickel)四分之一股份而遺留下來的107億美元淨債務,也不是容易的事。歡迎來到俄鋁世界。

這並不好看。俄鋁第三季度的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DA)爲1.3億美元,同比下降五分之四,是2010年上市以來的最低水準。至少其鋁業部門的EBITDA利潤率保持在8%,與同行業持平。然而,隨著EBITDA的衰減,諾里爾斯克鎳業的困境令投資者更加頭大:淨債務是第三季度年化EBITDA的20多倍。幸好俄鋁在其債務契約中留有迴旋餘地,加上更好的營運資本管理,使其釋放足夠的現金,提前支付多數將於2013年上半年到期的債務。成本控制至關重要。俄鋁每噸成本1936美元,若其能超過LME價格,就沒有問題。

您已閱讀76%(603字),剩餘24%(1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