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西方別再慣壞俄羅斯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舍夫佐娃:克里姆林宮已經不再試圖模仿民主,而轉向遏制歐洲價值觀。西方應對俄羅斯的傳統做法已然失效。

如果說哪個國家有典型的分裂「人格」,那就是俄羅斯。一方面,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寫信給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表示希望「美俄關係能夠在諸多領域取得進展」。另一方面,克里姆林宮(Kremlin)卻又回到了「俄羅斯獨有文明」的魔咒中,盡一切力量對西方封閉。西方觀察家可能會聳聳肩說,他們已經見怪不怪了。但實際上情況已經發生變化。

首先,普丁的團隊不再在意西方的想法。第二,克里姆林宮已經從模仿民主轉向遏制歐洲價值觀。任何認爲這種轉變不會影響俄羅斯外交政策的觀點都是錯誤的。它已經產生了影響。從俄羅斯的國防開支及其在前蘇聯國家中建立一個「歐亞聯盟」(Eurasian Union)的企圖中,就可以窺見一二。

但樂觀主義者就要問了,國有能源集團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與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以及英國石油公司(BP)之間的合作又該如何解釋呢?普丁需要西方公司來維持其石油大國的地位,但殼牌(Shell)和英國石油公司在俄羅斯的命運卻要看克里姆林宮的心情了。

您已閱讀28%(459字),剩餘72%(11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