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

什麼纔是「中國文化」?

留美大學生朱冰聰:來紐約兩個月,我對「中國文化」的堅持顯得矜持,試圖把美國人眼裏的中國、南方中國、北方中國、港臺中國細分開。

星期五的晚上,學校廣場前人山人海。兩百多年曆史的圖書館前支起了一叢叢的白色帳篷,搖滾音樂從黑洞洞的擴音器裏奔向夜空。這是學校的ChineseStudent Club辦的NightMarket,直譯就是「夜市」。

既然是Chinese的活動,總該去看個究竟,再說「夜市」倆字也叫人食指大動。逛了一圈,感覺夜市和這片廣場上舉辦過的大多數活動別無二致。有人擺攤賣賣小玩意兒,有人嘰裏咕嚕地唱歌說話,黃色的白色的黑色的面孔,說的都是最熟悉的美式英語。期待中的家鄉美食更是沒怎麼露面,倒有一個攤上有會說德語的學生(不知是不是德國人)招呼著大家買裱著德國三色旗糖霜的蛋糕。走到廣場中央,有舞獅表演。這LionDance是Chinese StudentClub的一大特色。舞獅我在中國也沒好好看過,這裏的學生卻跳出極專業的水準,叫人真心欽佩。我便在一片喧鬧中看了一會兒,然後買了一杯薑茶,走了。

說不清爲什麼,夜風凜冽中,心裏泛上一陣陣空虛。有其他學校的人問我怎麼沒參加我們學校赫赫有名的Chinese StudentClub,我想了半天說,這個社團好像都是ABC(華裔美國人)吧。其實,實際情況不一定如此;再說了,在我們學校這種海納百川人各有志的地方,參加個社團還算個事兒嗎?有位學長打趣說,參加社團嘛就是報個名,加入它的mailinglist,收到郵件說明天有活動、供應free food,然後就去享用它的freefood唄。是啊是啊,說到底不都是玩兒嗎。然而我偏要矯情地去想:這不是我們的Chinese文化啊!他們的舞獅伴著Gangnam Style或者CallMe Maybe的音樂,他們的活動裏聽不到一句漢語,他們大方地歡迎學中文的白人學生來中文俱樂部鍛鍊口語,可他們自己也說得磕磕絆絆。對我來說,這也是一種需要接觸、需要學習的新鮮文化,就好像走在唐人街或者紐約華人聚居區法拉盛的大街小巷裏,雖然到處標著中文,但我沒有哪怕一分一秒置身祖國的錯覺,只感覺行走在一個陌生的異域空間。那些「第一龍興海鮮果菜市場」、「華人旅遊」的招牌,只能喚起一種介於獵奇和認同之間的新鮮感。

您已閱讀29%(880字),剩餘71%(211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