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日本:新金融危機震源?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客座教授賈爾斯•錢斯:安倍希望結束日本的通貨緊縮狀態,他的政策如果成功,將有可能導致一場堪比2008年美國金融崩潰的危機。

安倍晉三去年12月當選日本首相,可能標誌着日本政府政策的一個重大轉折。

自1868年走出國際上的孤立狀態後,日本一次又一次地證明,它影響國際事務與理念的能力之大,與它自身的規模與地理位置很不成比例。20世紀60-70年代日本跨國企業突然崛起,並在20世紀80年年代成爲全球業界領導者,就是這方面一個例子。

將近30年前我在美國讀商學院時,我和同學就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日本的管理體制。這套管理體制所依據的哲學,是日本人從美國統計學與管理學大師德明(J.W. Deming)那裏學來的。生於1900年的德明是一位學者,他認爲企業應該集中關注質量、組織協調性與長期性問題。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德明被忽視,但在剛剛經歷戰爭劫難的日本,人們卻願意傾聽他的聲音。從德明的組織構造與管理理論中,日本人發現了一條恢復本國榮耀與全球地位的途徑。到了20世紀70年代,日本產品,尤其是消費性電子產品和汽車,就已經大舉攻入西方市場。十年之後,日本資本又大量湧入,購買西方的著名資產,如荷蘭畫家梵高的名畫與倫敦、巴黎和紐約的地標性建築。日本人再次依靠其集體意志與民族榮譽感,發揮了遠大於其人口規模的全球影響力。

您已閱讀20%(493字),剩餘80%(20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