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瑞銀

瑞銀對自身風險缺乏監控

FT專欄作家加普:瑞銀高階主管們對下面發生了什麼幾乎一無所知,與其說它是一家腐敗或欺詐性的銀行,不如說它是一家無知而疏忽大意的銀行。

伏爾泰(Voltaire)據說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如果你見到一個瑞士銀行家從視窗跳出去,跟著他跳,肯定能賺錢。」如今,瑞士銀行家的行爲卻再也不值得信任了。

瑞銀(UBS)因有組織地操縱官方的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而被處以14億瑞士法郎的罰款,這對許多銀行都會是一次巨大的衝擊。不過,過去20年瑞銀一直在對投資銀行部門實行罕見的糟糕管理——有時候還會更糟。這次不過是上演了關於野心、無能和瀆職的又一幕大戲。

令我震驚的一個有象徵意義的事實是,瑞銀的名稱「UBS」什麼都不代表。1998年瑞士銀行公司(Swiss Bank Corporation)和瑞士聯合銀行(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合併後,該集團的名稱就僅僅是一串首字母。而爲瑞銀帶來最大麻煩的投行部門,則是由華寶(SG Warburg)、普惠(Paine Webber)、狄倫利德(Dillon Read)幾家銀行拼湊而成的,始終缺乏一個統一的核心。

您已閱讀19%(421字),剩餘81%(17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