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改革

重慶事件:反思還不夠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重慶「唱紅打黑」是悲劇和鬧劇,但它引起的憂慮凝聚了改革呼聲,在當前難得的改革視窗期,應當引起更深入的反思。

2012年,龍年,中國改革開放第34個年頭,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2月6日正月十五元宵節,「打黑悍將」王立軍出走成都美領館,戲劇性地爲重慶「唱紅打黑」畫上了句號。11月,中共十八大重申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平息了重慶唱紅打黑引發的「改革路線之爭」。12月7-8日,習近平把上任中共總書記後的首次「出巡」選擇在了深圳,這個城市既是改革開放的象徵,也是鄧小平「南巡」的最後一站,其寓意不言而喻。2012,以「雷人」的政治劇開局,以給人希望的改革劇結束。

雖然重慶出現了企業家財富被以「打黑」的名義掠奪、律師界的李莊案、不少人士因言獲罪被勞動教養、法治被權力肆意邊緣化等聳人聽聞的事件,納稅人的鉅額資金被揮霍在唱紅、種樹上,但重慶事件的發生,對中國其實是一件好事,我們有理由感到慶幸。

您已閱讀18%(341字),剩餘82%(15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