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失衡的中國經濟面臨能否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挑戰,這是舊模式的慣性所致,但這種模式也是創造中國奇蹟的原動力。因此,對舊模式的大規模改造是項巨大的挑戰,這需要政府自我否定,並可能影響到成長。
從各項數據上看,中國經濟失衡始自2003年,此後一直伴隨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這一年,中央政府首次提出了「堅持以人爲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試圖修正舊模式。那麼,爲何科學發展觀沒有糾正失衡,反而讓失衡加劇呢?
這要從2004年談起。這一年春節剛過,國務院決定對鋼鐵、電解鋁、水泥等投資過度行業進行控制並收緊信貸政策。但此次調控甫出就遭反對,國務院在調控前專門組織了四個調查小組分別赴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調研,都否認經濟存在過熱,一些東部城市公開反對調控。到了4月26日,中央政治局不得不召開會議,要求統一思想,控制經濟過熱,支持調控。
您已閱讀14%(371字),剩餘86%(22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