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概念股

中美審計監管風波需高層滅火

中國安邦集團研究總部:美國證交會這次針對的雖然是五大會計師事務所的中國業務,但最後美中兩國能否達成妥協,仍需雙方高層出來滅火,否則將對美中資本往來構成嚴重衝擊。

自2011年中概股危機後,中美之間的審計監管問題便成爲了雙方的心病。9月下旬,據新華海外財經報導,中美跨境審計監管談判取得重要突破,兩國已就此達成試行協議,美國的審計檢察員將可以觀察員的身份,前往中國進行調查。自那之後,該議題暫時遠離了市場焦點。

不過,好景不長,時間僅過了兩個多月,12月3日,美國證交會(SEC)突然襲擊,起訴德勤、安永、畢馬威、普華永道和BDO五大會計師事務所的中國業務違反美國證券法,且未能配合SEC對數家中國公司的調查,提供相應的審計檔案。此舉引發市場震動,西方媒體報導說,此次訴訟將把中美監管機構之間的跨國審計分歧擺上檯面,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甚至有可能被迫集體退市。受此影響,中概股4日普遍大幅下跌,截至收盤,百度和如家跌6%,新浪7%,攜程和優酷土豆8%,新東方11%。這已是中概股近兩年來所遭遇的不知第多少次信任危機。

SEC的此次行動,坦率而言,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考慮到前述9月所達成的試行協議,依常理而言,中美審計監管方面的分歧理應在該協議運行一段時間後再予以討論,且須在雙方的共識基礎上展開,一步步拓展談判的空間。像SEC這般,在事先毫無溝通的情況下,直接訴諸法庭,的確出乎市場預期。

您已閱讀30%(510字),剩餘70%(117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