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英國央行(BoE)最近的通膨報告及相關的貨幣政策委員會(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的一些會議備忘錄,令我不由得想起流行於哈布斯堡帝國(Habsburg empire)末期的那句口號:「情形沒有任何希望,但還不算絕望。」或許這話應該倒過來說?反正不管怎麼說,通膨報告傳遞的主要資訊是,前途渺茫,凶多吉少,而他們束手無策。
在遙遠的幾十年前,在我的第一篇關於經濟政策的長篇論文末尾,我寫道:「財政部一些重要人物存在一種反凱恩斯的信仰——他們認爲,面對世界形勢中各種不利因素,政府能爲保證完全就業所做的很少。這種信仰令人失望。」如今,我只想把英國央行也列爲這一批評的對象,英國央行已經能夠較爲獨立地對政策施加影響力。如今的英國在全球經濟中所佔比重已比我當初寫下那段話時大大減小,走獨立路線按說應該更加容易,但如果你是英國的一名政策制定者,情況顯然不是這樣。
即便將叫好聲一片的「貸款融資計劃」(Funding for Lending)考慮在內,預計英國實際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在2015年前仍將低於趨勢平均值。而由於我們是從一個極端不景氣的起點起步的,預計到2015年產出仍會低於危機前2007年至2008年的水準。如果這還不是經濟停滯,我不知道什麼是。我並不是說我知道凱恩斯會對此說些什麼,不過我確實聽到他老人家正氣得在墳墓裏翻身。
您已閱讀32%(581字),剩餘68%(12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