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歐洲的一位政府首腦問我是否認爲,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願在擴大歐盟(EU)預算規模的問題上妥協,以換取他的歐洲夥伴將來在歐盟治理條約的談判中幫助英國。在我看來,卡麥隆不會將這兩個問題聯繫起來考慮。在歐洲相關事務上,他傾向於以天爲單位做打算,而不是以年爲單位做打算;而且,在預算問題上,他的手腳已經被捆住了。
英國首相的處境開始引起歐洲大陸同行的同情。但這並沒有阻止包括德國在內的大多數歐洲國家相當遺憾地將英國的未來排除在歐洲之外。去年12月卡麥隆投下的「否決票」激怒了這些國家,它們斷定英國正有意地朝著退出歐盟的方向前進。它們或許並不認爲卡麥隆在直面保守黨內挑戰方面展現了多少領導力,不過,10月份英國下院就歐盟預算削減問題舉行的表決向它們表明,卡麥隆並沒有多少騰挪的自由度。這些國家還被保守黨的咄咄逼人嚇了一跳,並對工黨支持保守黨之舉感到意外。
這一特別的戰術性聯盟能否維持下去還很難說。工黨領導人一門心思考慮的是國內政治,而不是歐洲的未來。他們想把卡麥隆變爲另一個約翰•梅傑(John Major):「在國內和國外均軟弱無力」。工黨的這一代領導人不是反歐盟的,但他們親歐盟的立場已沒有過去那麼堅定。在一定程度上,這也許是由歲月造成的。英國人對二戰及冷戰的記憶過去確曾激發傾向於歐洲統一的情緒,但這些記憶現在已經淡去了。
您已閱讀35%(573字),剩餘65%(10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