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慈善

慈善背後的墮落英雄

慈善是成熟社會的重要標誌,但慈善的動機並不單純。一些慈善家捐出大量財富,到頭來可能只是爲了洗清身上的罪責。

整個10月,針對已故電視主持人吉米•薩維爾(Jimmy Savile)的性侵指控轟動英國。在此之前,環法自由車賽(Tour de France)冠軍車手藍斯•阿姆斯壯(Lance Armstrong)身敗名裂——他對服用禁藥的否認最終證明是一場驚天掩飾陰謀的關鍵部分。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的傳奇橄欖球教練喬•帕特諾(Joe Paterno)在被辭退數週之後,於今年1月去世,他被曝幾十年來在隱瞞助手傑裏•桑達斯基(Jerry Sandusky)虐待男童的陰謀中,扮演了關鍵作用。去年11月,板球評論員、業內頗有名氣的彼得•羅巴克(Peter Roebuck)從開普敦某酒店跳窗自殺,原因是警方試圖就一位年輕黑人對他提出的性侵指控對他進行盤問。隨後有報導稱,羅巴克曾在南非購置房屋扶助辛巴威的年輕人進入大學學習,他在這座房屋裏實施了多起毆打和「性壓迫」。

性與禁藥或許有搖滾的味道。但這些事件的共同點卻是慈善:四個人全是慈善家,這一點有助於轉移人們的懷疑。相似的情況遠遠不止於此:天主教堂存在機構性腐敗,在明知神父是戀童癖的情況下仍然試圖包庇。教堂認爲這只是些輕微的失足行爲,不足以妨礙它的重要工作。

您已閱讀35%(530字),剩餘65%(9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