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十八大

中國權力交接之時

在後政治強人時代,中國已經沒有一套被廣泛接受的遴選政治接班人的程式,新的領導人很可能是不同派系之間妥協的產物,其政策和地位也可能因此被弱化。

權力交接時刻,對國家而言,就好像是午夜時分最危險的時刻。在這一時刻,現任者讓位給繼任者,經驗被不確定感取代。爲保持穩定,舊時國家會強調迅速完成交接:「舊王已逝;新王萬歲!」在現代民主國家,爲了獲得大眾授權的合法性,不得不減慢交接速度。然而在今日中國,交接速度雖然緩慢,合法性卻沒有增加,因爲中國已經沒有一套被廣泛接受的遴選繼任者的程式。

在毛澤東時代,他可以依據自己的心願選擇或者罷免接班人。曾在黨內第二的位置坐了20年的劉少奇,最終在1966年遭清洗。五年後,毛澤東欽定的繼任者林彪元帥在追捕下逃出中國,因飛機墜毀死於蒙古。接著,年輕的上海造反派王洪文被直升機接到北京接替林彪,不過毛澤東很快發現他無法勝任。

最終,毛澤東選擇了不起眼的華國鋒,而華國鋒也成功繼任。然而華國鋒宣誓效忠於他導師的災難性的文化大革命政策,五年後,鄧小平剝奪了他的所有職位。

您已閱讀20%(374字),剩餘80%(15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