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級機構

評級機構大打口水戰

信用評級行業爆發戰爭,「三大機構」中的標普遭受的攻擊最多。投資者希望,圍繞資產支持證券評級方法的這場口水戰將有利於加強評級標準。

朱爾思•克羅爾(Jules Kroll)倚著桌子,「啪」地一聲,將兩份檔案扔在了桌子上。他指著比較厚的一份說:「這是我們做的交易報告,下面這份桌墊一樣薄的是DBRS的報告。」

他接著又甩下兩份報告,其中一份的厚度是另一份的三倍。他拍著較厚的一份說:「這份是我們的信用評級。另一份是標普(Standard & Poor)對同一宗交易所作的報告。我想不到它們竟會拿出這樣的垃圾。人們有權知道這些交易的詳情。」

無疑,這是克羅爾債券評級公司(Kroll Bond Ratings)創辦人的尋釁之詞,但從中也突顯出了當前的形勢。評級機構之間爆發了戰爭。

您已閱讀16%(270字),剩餘84%(146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