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招標

治理招標黑幕需要制度性反腐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招標黑幕加上租金權力,拿訂單成爲關係與灰色成本的大比拼。不打破鐵板一塊的權力結構,中國企業家將永遠掛著原罪的枷鎖。

民營企業家「出事」有了最新案例。遠望谷這家在中小板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因爲董事長徐玉鎖被採取「強制措施」,傳聞可能與今年7月查處的鐵道部運輸局車輛部副主任劉瑞揚案件有關,處於風口浪尖。

中國民營企業家有兩宗原罪:上世紀80年代,主要是贖買國有資產的過程中切割不清;從90年代中後期,則是通過受賄行賄獲得國企的大筆訂單。

賄金有時是大筆訂單的「租金」,雖然今天遠望谷是中國物聯網行業RFID(射頻識別)技術的寡頭企業,但寡頭地位並非朝夕可成,在90年代新創業之時,幾家企業技術大同小異,此時誰能獲得大額訂單,誰贏利能大幅成長,誰能上市,誰就能成爲行業中的巨鱷。不行賄做不大,行賄之後度日如年,難道是中國民企的阿喀琉斯之踵?

您已閱讀13%(307字),剩餘87%(20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市場的邊界

葉檀,經濟領域的市場派,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者。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從2000年左右走出書齋,到報社撰寫經濟類評論,迄今爲止已在報刊雜誌發表大量文章,偶爾在電視臺財經頻道客串點評經濟新聞,也出版過歷史方面的書籍。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