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

用貿易法終結補貼戰?

由政府補貼引起的貿易爭端日益增多,而旨在控制補貼的貿易法規運用起來卻很困難。幾乎沒有哪國政府能不擔心自己是否會成爲反訴訟的目標。

末世論者預言這次「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將導致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盛行的貿易保護主義死灰復燃,但他們的注意力也許放錯了地方。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基本沒有出現經濟大蕭條(the Depression)時期世界各國普遍調高進口關稅的情形。各國政府已經找到了其他方式爲苦苦掙扎的國內企業在全球需求不足之際提供支持;相對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各國政府當前擁有更充裕的資金和更大的監管權力。由政府補貼引起的貿易爭端日益增多,而旨在控制補貼的貿易法規運用起來卻很困難。幾乎沒有哪國政府能對別國提起貿易訴訟而不必擔心自己是否會成爲反訴訟的目標。

部分政府幹預措施與金融危機有關,例如各國對汽車以及金融服務行業的多次救助——法國政府目前仍在向陷入困境的汽車生產商PSA標緻雪鐵龍(PSA Peugeot Citroën)提供援助——但其他一些政府幹預措施推出的時點則早於此次全球衰退。尤其是,中國十多年來持續推行的政府主導型激進成長模式就觸怒了貿易伙伴,中國支持出口行業的方式包括:政府直接補貼、稅收減免、出口信貸、廉價的土地和電力,以及來自國有銀行的補貼貸款。

您已閱讀12%(484字),剩餘88%(348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