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民幣

匯改成果不可輕易放棄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研究員張斌:人民幣近期大幅升值,出口部門和貨幣當局面臨挑戰。一切改革貴在堅持。重新幹預匯市,對中國宏觀經濟穩定和結構轉型都弊大於利。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是諸多中國經濟難題的源頭問題,如果這個結開了,很多其他難題也迎刃而解。自2011年末以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步,貨幣當局顯著地減少了外匯市場干預,人民幣匯率彈性提高;堅持下去,將對未來中國宏觀經濟穩定和經濟結構轉型形成制度保障。

當前外匯市場上對人民幣的需求再度提高,外匯供大於求的局面凸現,貨幣當局再度面臨挑戰。切不可放棄來之不易的改革成果。一方面要提高匯率波動的容忍程度,另一方面要通過明確外匯市場干預規則的方式穩定市場。

自2011年以來,中國外匯市場有了趨勢性的大變化,中國央行對於外匯市場的干預急劇下降,人民幣匯率彈性進一步提高。央行外匯佔款變化反映了央行對外匯市場干預力度的大小:2003年初至2011年9月,央行平均每個月在外匯市場上淨購入2075億元人民幣等價的美元;2011年10月份至今2012年8月,央行在外匯市場上平均每個月的淨干預量只有100億人民幣等價的美元。這說明,央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出現了趨勢性下降。

您已閱讀19%(432字),剩餘81%(18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