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

誰能詮釋美國財政危機?

FT專欄作家邰蒂:美國總統競選的政治辯論出現一個奇怪悖論:該辯論的主題因爲太複雜而被拋在一邊,不那麼緊迫的主題卻得到關注。也許有關方面應該學學好萊塢手法。

2006年,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在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中做解說,對「綠色辯論」產生了巨大影響。紀錄片的多數觀衆並非真的明白全球變暖背後的科學,也不瞭解氣候變化這個問題早已被討論了多年,往往無人注意,不過這都不要緊。《難以忽視的真相》展示了令人瞠目驚舌的畫面(融化的冰蓋、孤立無援的北極熊),加上一位大人物(高爾)的激情解說,使人們突然聚焦於以前模糊不清的綠色問題。即使對於美國選民而言,氣候變化的複雜性看上去不再那麼討人厭煩或者沉悶。

是否可能在財政改革問題上使出類似的高招?最近幾周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因爲隨著2012美國總統競選提速,政治辯論中出現一個奇怪的悖論。理論上,幾乎每位能夠閱讀Facebook和Twitter、收看有線電視或者瀏覽英國《金融時報》的美國選民都知道,在即將到來的投票中,財政問題極爲關鍵。但政客們正把財政議題扔到一邊,轉而投入一場關於政府本質和作用的激烈的意識形態辯論。

其中一些口號撥動著情感的心絃。

您已閱讀27%(447字),剩餘73%(12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