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投資

西方畫廊的生意經

西方頂尖畫廊常配合大型拍賣季的時間,適時舉辦開放式藝術大師名畫周,以招徠顧客,並推廣作品。通常最上乘與最廉價的畫作最容易出手。

「客戶不再像以前那樣來回逛畫廊,」以倫敦與慕尼黑爲據點的藝術經銷商康拉德•伯恩海默(Konrad Bernheimer)說。「如今的社會各種活動層出不窮,人們喜歡光顧有內涵的活動(僅此而已)。」

四年前,伯恩海默與倫敦同行約翰尼•凡•海夫頓(Johnny Van Haeften)與喬納森•葛林(Jonathan Green)共同發起舉辦了大師名畫周活動(Master Paintings Week,6月29日至7月6日)。此舉延續了藝術經銷商的活動傳統——舉辦開放式的畫廊作品展覽,時間與大型拍賣季相吻合,比方說,其類似性質的活動——倫敦名畫展(Master Drawings London ,6月27日至7月5日)已舉辦了十一屆,今年已是第十二屆。

這些活動仰仗於特殊羣體,它們在倫敦十分成功,原因是衆多世界級畫廊與拍賣行雲集於邦德街(Bond Street)與聖詹姆士街(St James’s)周圍,而且彼此之間只有咫尺之遙。佳士德7月3日舉行的早期繪畫大師與英國畫作夜場拍賣會(Christie’s Old Master & British Paintings evening sale)的行情近年來十分火爆,此舉會引來重量級私人及機構藏家的關注。

您已閱讀15%(526字),剩餘85%(30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