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的政策改革步子終於邁開了。繼上週削減燃料補貼後,印度總理又向前一步,放鬆了外商收購民航、零售、廣播和電力貿易行業股份的限制。這些改革將很難克服根深蒂固的反對,更別說具體執行了。但鑑於印度今年財政赤字將高於佔經濟產出5.1%這一目標,辛格必須堅持。
說實話,對考慮印度市場的投資者來說,這些改革的吸引力是參差不齊的。以航空業爲例。新規則將允許外國航空公司持有該國航空公司最多49%的股份。但它們不會在一夜之間讓印度的航空公司成爲香餑餑。印度航空市場擁有潛力——去年僅有5%的人口乘坐國內航班旅行。但隨著票價持續上漲,今年以來乘客人數僅增加了2%。印度國內航空公司還要應對燃油稅,該稅已將燃料成本推高至超過國際平均水準40%。捷特航空(Jet Airways)的淨債務已經接近其利息、稅項、折舊、攤銷及租金前盈利(Ebitdar)的4倍。翠鳥航空(Kingfisher Airlines)甚至已無力支付僱員工資。
零售業可能是另一番景象。特易購(Tesco)、沃爾瑪(Walmart)和家樂福(Carrefour)躍躍欲試想要進入總值4350億美元的印度零售業市場。因此,允許外國公司持有多品牌零售商51%股份的改革,看上去就像派對邀請函。該政策一旦執行,將鼓勵更多市場競爭以降低食品價格、減少農產品浪費(外國投資者一半的投資額須用於後臺設施,如冷藏)。然而零售改革的實施將由印度各邦自行決策。迄今只有寥寥幾個州對此表現熱衷。然而隨著經濟陷入停滯,辛格必須打好改革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