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溫家寶將留下哪些經濟政治遺產?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研究生張廣昭:溫家寶的政治遺產,或許不在於政改實質推動了多少,而在於他引發了黨內和民間的一場政改討論思潮。

9月11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在2012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表了一篇主旨演講。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總編輯張力奮先生撰文《溫家寶交出「政績單」》,稱這是溫家寶一份提早的「卸任演說」,爲維護自己的政治遺產,對自己這十年的政績進行了捍衛和辯護。

的確,對於將於明年初卸任國務院總理一職的溫家寶,繼「啓動了薄熙來的倒臺和中國二十多年來最大的政治變動」(張力奮先生稱之爲溫政治生涯中的一個高點)之後,可能希望借這次達佛斯演講達到另一個高點。平心而論,對於任何一個政治家來說,無論是來自民主國家還是非民主國家,都希望在歷史上留下美名,這無可厚非。溫家寶的這次主旨演講,的確是在一個不那麼恰切的場合和受衆下,總結了自己的「經濟遺產」。

很明顯,溫家寶非常清楚,在學界以及民間,有不少人對他這十年的經濟管理表現不滿。這十年,人們指責經濟領域沒有了20世紀80-90年代的改革勢頭,甚至區域性領域出現了倒退傾向。而在經濟決策方面,政府更是飽受指責。尤其以2008年中國政府爲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出臺的4兆「一攬子計劃」,遭受的非議最大。

您已閱讀17%(455字),剩餘83%(22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