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我還是沒把孩子生在香港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黎媛:我不想讓孩子成爲「跨境學童」,小小年紀每天舟車勞頓長途跋涉,更不想讓他從小被烙上「雙非孩子」的標籤。

去年8月懷孕,欣喜之餘,一個「天時地利」的問題也擺在我面前:我在深圳工作生活,到底要不要把孩子生在香港?

我和同時懷孕的同事、朋友們熱烈討論了這個誘人的抉擇。我們30歲上下,來深圳打拼數年,家庭資產小有積累,赴港產子的十幾萬花費,不是大負擔。

做記者時,我曾採訪過香港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先生,當時向他提及愈趨火熱的赴港產子市場,滋養了一大批中介,它們動輒要價幾十萬。胡先生明確表示:「其實來香港生孩子很容易。」一旦懷孕,不管是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都要求孕婦在香港做產前檢查,並交齊定金。之後,準媽媽可以得到一個預約證明,憑此往返香港和內地。到了差不多要生的時候,再來香港。

您已閱讀15%(284字),剩餘85%(15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