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雙非 (雙方都不是香港永久居民)」孕婦來港產子早就引起港人反感。港人多認爲自己作爲「納稅人」所應該享受的香港醫療資源被分薄,不僅僅公立醫院牀位、複診、孕檢和分娩等待遇減低,私家醫院也因爲供小於求而紛紛漲價。
這一社會問題引發了一系列港人和大陸人之間矛盾的升級,港人提議要香港政府採取行政措施禁止大陸「雙非」孕婦來港生產;也有學者提議加收孕婦生產稅率,並使這一稅率等於或高於出生兒在港醫療和教育經費的總合。這並不合理,因爲不是所有香港出生的孩子都會留在香港,也不一定都會享用公共醫療與教育,統一收稅不公平。另外稅率難以制定標準,只會帶來更多的爭吵,傷害兩地人民的感情,對文化融合毫無幫助。
筆者認爲「雙非」孕婦是否決定到港生子並生活,要視乎其付出與得到是否成正比。從經濟學的角度講,市場是價值最好的決定者。政府可以考慮用拍賣來港產子許可證的形式分配醫院牀位,對非本地孕婦收取她們願意支付,也就是她們認爲自己可以得到的價值來合理分配資源。
您已閱讀24%(418字),剩餘76%(13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