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美國經濟

美國邊緣政策不可取

FT專欄作家邰蒂:邊緣政策越肆無忌憚,就越容易侵蝕市場信任,最終引發市場對美國國債或其它資產類別的恐慌。

美國是否會跌下財政懸崖?這是一個開始讓華盛頓和華爾街傷透腦筋的問題。隨著財政問題成爲2012年大選的主要議題,美國可能面臨三個方面的嚴重衝擊。

布希時代的減稅政策將在2013年1月1日到期,而去年達成的自動財政緊縮措施也將在同日生效。這將增加大約4000億美元稅收,並削減近2000億美元支出,兩者之和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逾4%。更糟糕的是,美國將在2013年初觸及16.4兆美元的債務上限,這意味著除非國會提高債務上限,財政部將無法發行新國債。

在最近的盈利電話會議期間,美國的商界領袖們紛紛對這一「懸崖」表示擔憂,也就不足爲奇了。也難怪有許多人在呼籲兩黨聯合抵消這種潛在衝擊。正如高盛(Goldman Sachs)執行長勞埃德•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最近所評論的那樣,「財政懸崖給世界帶來了重大的不確定因素」。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表示,確實有40%的企業推遲了投資計劃,因爲它們擔心,如果美國跌下財政懸崖,一場嚴重衰退就將來臨。

您已閱讀25%(444字),剩餘75%(13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