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股市的疲弱格局,在7月份得到了進一步的延續,特別是被稱之爲「鑽石底」的滬市2132點破位,股指創出2009年3月份以來的新低以後,社會上輿論大譁,各種悲觀預期也不絕於耳,一些投資者甚至用「悲摧」這個詞來形容股市。時下股市的波動狀況,是多年來所罕見的,其對社會經濟的方面影響也正越來越明顯地反映了出來。
股市的低迷,當然有宏觀政策以及實體經濟方面的原因。但是人們在實踐中也發現,如果股市政策本身是積極而有效的,那麼至少能夠對市場的恐慌情緒有所抑制,反過來就是促進其平穩運行。無疑,對此管理層也是看得非常清楚的。實際上自去年年底以來就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提振市場信心的措施,而最近一階段更是出臺了不少利好政策,以期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譬如說,證監會決定下調證券交易的費用,進一步減輕投資者的負擔;同時鼓勵上市公司回購股票、大股東增持股票以及實施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等,從而全方位地昭示股市的投資價值,提升其對各界投資者的吸引力。
與此對應,則是上交所準備新設置一個「風險警示板」,實際上也就是限制相關績差股的流動性,遏制在這方面的過度投機。總體而言,管理層現在所釋放的各種利好政策,其重點是加強市場的制度建設,目的是通過改善投資者結構以及調整市場投資理念的方法,來提高市場運行的質量,增強其抗風險能力,推動平穩發展。應該說,這些做法都是必要的,而且也確實是很有針對性,能夠發揮其相應作用的。在一個並不算太長的時間裏,管理層如此頻繁地出臺利好政策,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其股股市的關切與呵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