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

中國汽車合資模式有缺陷

《汽車公社》總編輯衛金橋:中國汽車合資模式先天缺乏頂層設計。市場換不來技術,而天性薄弱的本土品牌又無法和合資公司競爭。

中國汽車業的新現象是,許多帶著不同LOGO的新品牌頻頻出鏡,這是中國汽車成立合資公司近30年來最新的變化。比如:東風日產啓辰D50、東風本田思銘、上汽通用五菱寶駿630等。外型上它們或曾相識,但在血統上它們屬於新生事物,是合資自主的混血兒。

東風汽車公司副總經理周文傑對合資的過去和現狀總結道:「中國特色的合資模式選擇性地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三大政策支柱,分別是:50對50的合資合作資本架構,40%的國產化門檻,以及合資項目中必須包括研發機構設置和正向開發形成約定,以及發動機製造的基本投資要求。」

合資模式缺乏「頂層設計」

您已閱讀13%(260字),剩餘87%(17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