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

小國選舉的大棋局

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孫興傑:希臘和埃及的選舉成爲影響國際局勢發展的關鍵因素,會引起嚴重的地緣政治後果,這樣的場景在19世紀二、三十年代曾經出現過。

最近兩個小國的選舉成爲影響國際局勢發展的關鍵因素,一個是希臘,一個是與之隔海相望的埃及。希臘選舉結果關乎歐元區的前景,而埃及選舉則關乎「阿拉伯之春」運動的走向。19世紀二三十年代這兩個國家的政局變動曾經引發歐洲列強關注,歷史似乎經歷了一次輪迴又讓這兩個小國成爲影響國際大棋局的關鍵。

埃及大選結果推遲三天之後才公佈,穆斯林兄弟會的候選人穆希獲勝,在首次全民民主選舉中,宗教色彩濃的伊斯蘭主義者成爲這個世俗國家的總統。無論穆希的權力幾何,對於這個向民主轉型的國家而言,選舉能夠按程式進行就是一種勝利。而希臘在第二輪議會選舉之後很快組建了內閣,暫時消除了人們對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擔憂,也給參加G20峯會的首腦們帶來一絲安慰。

從政治秩序演進的角度而言,希臘和埃及處於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希臘自上個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民主化進程,選舉已經成爲家常便飯,多黨議會民主體制已經建立起來。而埃及從1952年軍事政變之後邊生活在軍事官僚體制之下,本次選舉也是在軍人主導下進行的,軍方能夠接受異己的穆希,暫時消除了埃及陷入內戰與動盪的擔憂。兩場選舉都取得了形式上的勝利,但是兩國的困境卻沒有從此改觀。

您已閱讀22%(492字),剩餘78%(17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