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歐美富裕階層忙著避稅和「捍衛」遭人詬病的漲薪之時,在亞洲,創造財富相對來說卻比較容易。比如說,生活在新加坡高檔地區的人,其樓上、樓下或隔壁很可能就住著一個百萬富翁。這個國家百萬富翁家庭(以美元計算)的比例全球最高。這爲星展銀行(DBS)、華僑銀行(OCBC)、大華銀行(UOB)等新加坡銀行提供了近水樓臺之便。
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統計顯示,2011年,在不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國家中,私人財富增速是全球平均水準——2%——的5倍以上,規模已達到24兆美元,佔全球財富的五分之一。這一比例預計在2016年將達到27%。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監管良好的經濟、有利的稅收體系幫助新加坡銀行業擴大了市場份額。星展銀行、華僑銀行、大華銀行的私人銀行部門管理的資產,規模增速超過了2011年該地區私人財富11%的增速。華僑銀行取得的進展尤其突出,這得益於它在2009年收購荷蘭國際集團(ING)的亞洲財富業務,並由此成立新加坡銀行(Bank of Singapore)。這傢俬人銀行的資產管理規模今年第一季度已經達到350億美元,比一年前擴大25%。由於新加坡銀行業面臨著地區貿易金融業務的放緩和利差縮小,財富管理已然成爲一個重要的成長來源。
您已閱讀66%(536字),剩餘34%(2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