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回臺灣參加中央研究院第30次院士會議,是我從1970年第一次參加後的四十二年,這又是我在1966年第一次回臺灣後的四十六年——1966年,我也是訪問中央研究院的經濟研究所,被邀請作計量經濟學的演講。回想臺灣過去的四十六年,值得向大家報告。
我1996年被請回臺灣,是因爲臺灣的政府歡迎海外的中國學者回來參加經濟建設的工作,把他們當作臺灣的人民。1966年臺灣是相當窮的,中央研究院現在的設備大部分還沒有建立,我們住在研究院對面的一所日本式平房,外面可以看見水牛,但是經濟研究所已經成立,我是在所裏做報告的。
臺灣的經濟發展,大部分依靠國民政府從中國大陸引進的中國最優秀的人才領導經濟的發展。這些人才在政府服務的包括葉公超、嚴家淦、李國鼎、孫運璇、沈宗瀚、俞國華和其他能幹的菁英;在教育界與學術界有胡適(不幸在研究院開會1962年過世)、王世傑(當過外交部長和中研院在臺灣第一任的院長)、錢思亮(當過臺大的校長與中研院的院長),還有其他在中研院非常傑出的研究員。我幸運的有機會與爲臺灣建設的菁英在工作上跟他們學習實在獲益不少。
您已閱讀27%(462字),剩餘73%(12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