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辦法可以乘上全球大宗商品繁榮這股東風:買下控制著很大一部分交易的交易所。這正是港交所(HKEx)上週五所做的,以14億英鎊的推薦要約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這一價碼相當於倫敦金屬交易所2011年盈利的120倍,簡直是天價。然而,這不只是一項簡單的商業交易。倫敦金屬交易所是一個戰利品。
港交所到底有多想買下倫敦金屬交易所,從以下事實可見一斑:它已爲保留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商業模式做出了讓步。這意味著它將無法在一夜之間釋放這筆交易的價值。倫敦金屬交易所將繼續發展自己的結算所,並留在倫敦,接受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的監督。
港交所之所以想要倫敦金屬交易所,是因爲這可以拉近全球最大金屬期貨交易所與全球最大大宗商品消費市場之間的距離。倫敦金屬交易所完成了全球金屬期貨交易量的80%。中國在大宗商品消費中佔40%,但在倫敦金屬交易所的交易量卻僅佔五分之一。港交所希望通過在上海分銷市場數據,採用更多人民幣計價的交易,以及擴大在中國的倉儲,能夠改變上述局面。該機構認爲,與北京方面的關係使其處於絕佳位置,這一點也許能站住腳。中國政府是港交所最大的股東,中國的政策性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CDB)與其他三家銀行一起,爲港交所這筆交易提供了11億英鎊的過渡性貸款。
您已閱讀78%(532字),剩餘22%(1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