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民幣

外匯佔款減少的經濟收縮效應

FT中文網撰稿人範俊林:外匯佔款增速放緩,其負面影響似仍未得到應有重視;存準率下調等難以完全對沖,對經濟的收縮效應在所難免。

迄今爲止,外匯佔款流入減少的負面影響似乎仍未得到應有重視。雖然存準率下調和逆回購等有利於緩和負面衝擊,但完全對沖難度較大,對經濟產生收縮效應在所難免。作爲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途徑,過去數年,外匯佔款快速成長推高基礎貨幣,進而導致廣義貨幣(M2)快速成長,推動經濟繁榮。隨著外匯佔款流入減少,情況恐將改變。今年前4個月,新增外匯佔款僅2305.1億元,不及去年單月均值,其中4月份淨減少605.7億元。

外匯佔款決定實際M2增速

外匯佔款,是金融機構給企業或者居民結匯並藉此投放人民幣的行爲;金融機構如再將外匯賣給央行將形成基礎貨幣投放。中國於1996年建立新的貨幣政策體系,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轉向貨幣供應量(M2),政策工具圍繞實現既定貨幣供應量目標展開。實現既定M2增速目標,要麼增減基礎貨幣投放,要麼改變貨幣乘數。1996年開始,外匯佔款取代再貸款成爲中國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途徑,M2增速高低與外匯佔款的相關度不斷提高。理論上講,外匯佔款成長加速或者放緩,央行均有對沖手段,但一般是滯後的,從而導致,外匯佔款快速增加時M2實際增速一般會高於目標值,增速放緩時則低於目標值。具體來看,產生上述偏差的路徑主要有如下三條:

您已閱讀18%(506字),剩餘82%(22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