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尚街

手錶商「鍊金術」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之方:純金可以與其它金屬合成粉金、藍金等彩色。藉助現代合金鑄造技術,人們還可以製造出在質地色彩上完全不同以往的18K金來。

人類從遠古以來就知道柔軟的黃金可以通過加入一些其它的元素以提升其硬度,或者改變其色澤。歷史上,衆多的鍊金家都曾經試圖通過某些手段來製造合成出更加廉價的金子以獲取利潤,因此積累了黃金新增了不同元素後的不同質地與色澤效果的經驗。如今,藉助於現代的冶金技術,那些在視覺上呈現出不同質地、不同色彩的「各色黃金」正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新款手錶的設計與裝飾上。

與標準的18K黃金不同,在色澤上略呈紅色的18K粉金(pink gold)有著紅金(red gold)、玫瑰金(rose gold)等不同的稱呼,又因爲它曾經在19世紀初期風行於俄羅斯而有了俄羅斯金(Russian gold)的名稱。其成分大體上是750‰的純金加上250‰的電解純銅,具有延展性強、堅硬度高、不易變形或刮傷以及色彩多變等特點。後者尤其得益於合金成分的改變——如果加入銀的話,顏色會變淺,加入越多的銀,紅色就會越淺。當銀的含量增加到10%,銅含量退至15% 左右的時候,顏色就會比較偏淡或者偏粉。如今,人們已經習慣用不同的編號來定義其色度的變化——3N粉金(成分爲75%純金加13%銀加12%銅),4N粉金(成分爲75%純金加9%銀加16%銅),5N粉金(成分爲75%黃金加4.5%銀加20.5%銅)。可以看到,加入的銀越少而銅越多,則其色澤也越來越偏深偏紅。

此外,最容易引起人們誤解的是18K白金。儘管在色澤上一般難以與不鏽鋼、鉑等區分開來,但它仍是18k金的一種,只不過其組成成分有著些微的不同。其中純金所佔的比例也依然是750‰,至於另外250‰的金屬,那往往是各家的祕密所在。江詩丹頓在2007年就更改了旗下男款手錶的白金配方。比較常見的白金成分是純金75%加鈀12.5%加銅6%加銀4%加鎳2.5%,然後電鍍金屬銠保護,但是江詩丹頓將鈀的比例提高到15%,這個代價昂貴的動作使得白金無需電鍍銠就可以更加閃亮,廠方還指出這樣的配方將增加其強度,更不容易磨損。其實,與18K白金一樣,18K粉金也容易發生褪色的現象,於是百達翡麗與勞力士近年來都宣傳自己的18K粉金的配方特殊,是所謂「永恆」不褪色的新材料,事實上只有行家才能夠分辨出其色澤的與衆不同之處。

您已閱讀53%(911字),剩餘47%(8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