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不能再把投資當法寶

朗柏德街研究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杜馬斯:中國或許需要採取措施確保經濟平穩運行,但如果再出臺大規模投資刺激方案,只會使問題更加嚴重。

中國忽然發現自己進退兩難,不管通縮還是通膨都不可取。在似乎從全球金融危機中全身而退以後,中國經濟正處於重要而艱難的轉折點,這要求明確轉變政策重點,並且至少在未來幾年內接受經濟成長大幅放緩。

問題的表面跡象是,中國在2009年推出的復甦政策導致2010-11年出現通膨。但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中驟然出現通縮現象,使當前的經濟下滑趨勢雪上加霜。

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爲了推動經濟復甦,實行大規模的貨幣和信貸擴張,自上而下引導資金流向投資領域,同時刻意控制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步伐,保持人民幣低估、美元高估。2007年,投資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爲42%,在2010年和2011年,這一比例上升到49%。固定資產投資價格通膨率從2009年中期的-4%上升到2011年中期的7%。由於人民幣低估,到2011年初,出口價格通膨率達到7%(按人民幣計算)。去年夏天,企業商品交易價格指數以近10%的幅度上漲。

您已閱讀23%(401字),剩餘77%(13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