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

Lex專欄:西班牙的試驗田

西班牙對Bankia銀行的紓困,將爲歐元區解決銀行危機提供範例。理論上說,向銀行注資既不該是複雜的事,也不該產生龐大成本。但眼下,紓困卻可能變得複雜且昂貴。

全球銀行業危機爆發距今已近四年,但究竟如何對一家瀕臨倒閉的銀行進行資本重組,歐洲政策制定者們仍毫無頭緒。對Bankia銀行的紓困行動徹底失敗。人們本來要對這家資產規模爲西班牙第三大的銀行注資190億歐元,但在執行過程中,馬德里、布魯塞爾和法蘭克福卻陷入一場三方拉鋸戰。在這個過程中,西班牙的借債成本飆升。如今,西班牙成了試驗田,將爲歐元區解決銀行危機提供範例。

透過銀行業的「鏡頭」,你會發現西班牙與愛爾蘭之間存在某些令人警醒的相似之處。它們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都出現了巨大的房產泡沫。的確,西班牙的房產泡沫沒有愛爾蘭那麼大:根據巴克萊(Barclays)的數據,西班牙的房價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上漲了3倍左右,愛爾蘭的房價則上漲了4.5倍。這意味著,房價從高點下跌的幅度將相對較小(都柏林的房價自2007年以來已至少下跌56%)。

這應該讓人們更容易控制西班牙目前的問題。首先,眼下的問題還僅限於以Bankia爲首的西班牙「二線銀行」(起碼目前是如此)。而擁有大量國際業務的銀行,如桑坦德(Santander)和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所受到的影響則要小得多。不僅如此,西班牙還出臺了以Frob(政府建立的銀行紓困基金)爲中心的資本重組計劃。然而,Frob僅剩下50億歐元,尚不足以覆蓋Bankia的損失;政府強烈希望將190億歐元的注資放在在西班牙的「賬簿」之外。完美計劃到此爲止。

您已閱讀68%(597字),剩餘32%(28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