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

FT社評:摩根大通跟頭栽得好

摩根大通一直試圖憑藉金融危機期間的良好業績,阻撓金融監管改革。最近的20億美元鉅虧事件說明,該行過去的好表現更多是靠運氣,而非靠高超的技藝。

憑藉在金融危機中的表現,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和它的老闆傑米•戴蒙(Jamie Dimon)宣稱自己比銀行業的競爭對手更優秀。但「倫敦鯨魚」的擱淺說明,該行的這一表現更多的是靠運氣,而非靠高超的技藝。摩根大通近日宣佈,該行這名外號「倫敦鯨魚」的交易員建立的頭寸,涉及20億美元的虧損。

正如所有的好運都有到頭的一天,摩根大通的好運如今也到頭了。該行的股東們接下來有苦日子過了。對其他人而言,這起事件應該會促使相關方面糾正銀行業監管機制的偏差。在此事發生之前,戴蒙一直能夠憑藉摩根大通良好的業績阻撓雄心勃勃的監管改革。他的理由是,旨在約束魯莽操作以降低風險的措施,不應對那些更爲謹慎的銀行家的經營模式構成妨礙。

摩根大通此次的鉅虧(戴蒙最初對此不以爲意,稱之爲「茶壺裏的風暴」),令他的這個理由失去了說服力。該行開創的「風險價值」(value at risk)評估指標未能提示即將發生的虧損,這表明,即便對最勤勉的銀行家而言,保持對風險的控制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這起事件清楚地揭示出,風險是銀行爲獲得如今期望的超額回報而必須付出的代價。除非銀行變得更像公用事業企業、從事回報率低而穩定的可控業務,否則每隔一段時間這種抹平利潤的事件就會再次出現。

您已閱讀51%(536字),剩餘49%(5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