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

Lex專欄:藝術品能跑贏股市?

蒙克1895年畫作《吶喊》拍得1.2億美元天價。從投資角度看,高階藝術品在過去14年期間的年均複合回報率略高於6%。

距離倫敦奧運會仍有3個月時間。但國際各大拍賣行上週卻已像激動的頂級運動員們一樣,瘋狂高喊著最新創下的世界紀錄。在紐約蘇富比(Sotheby’s)拍賣行舉行的當代藝術品拍賣晚會上,賣出了羅伊•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油畫作品的最新高價——4500萬美元。在那之前24小時,勁敵佳士得拍賣行(Christie’s)也爲羅斯科(Mark Rothko)的作品《橙、紅、黃》(Orange Red Yellow)拍得8700萬美元這一更讓人豔羨的高價。後一場拍賣會當晚拍得3.88億美元,創下戰後及當代藝術品拍賣會的最好成績。其中蒙克(Edvard Munch)1895年版的《吶喊》(The Scream)拍得1.2億美元,市場對當代藝術品的需求看來十分強健。

然而基本面情況可能更復雜些,據藝術市場研究公司(Art Market Research)分析,2000年至2008年期間,當代藝術品高階市場的需求迅速上升,此後12個月內減少了一半,然後在2011年強勁回升。來自亞洲、俄羅斯和中東的新一批富有買家,據稱是主要驅動力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高階市場的漲價已向下擴散;差價正得到仔細計算。然而當代藝術品市場的較低端仍然死氣沉沉得多。

雖然在上週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拍賣結果,但也有一些藝術品流拍:以蘇富比爲例,拍賣成功率爲81%。從事藝術品市場數據分析的美麗資產諮詢公司(Beautiful Asset Advisors)也認爲,在上述兩場拍賣中售出的具有以往買價數據的藝術品年均複合回報率略高於6%(平均持有時間達14年)。這仍高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的總回報率,但沒有以前的表現那麼驚人。或許,聲譽再高的藝術品,也會有跑得喘不過氣來的那一刻吧。

您已閱讀95%(731字),剩餘5%(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