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

IMF評估銀行「自救」風險

IMF研究人員編寫的一份報告警告稱,由債權人共同承擔紓困成本的機制雖能增強大型金融機構的安全性,但也會令金融危機中的問題進一步蔓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工作人員編寫的一份報告警告稱,「自救」(Bail-in)機制雖能增強大型金融機構的安全性,但也會使金融危機中的問題進一步蔓延。「自救」機制是指當銀行獲得救助時,由債權人承擔損失的紓困方式。

該報告指出,爲避免一家銀行的倒閉破壞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監管者或許希望對其他金融機構持有一家銀行的無擔保債務的規模作出限制。如果一家破產銀行的債務進入「自救」程式——出於穩定金融系統的考慮而實行債轉股或是減記部分債務——這將有效地控制它們的損失。

眼下,全球各國的監管機構正在擬定各項措施,試圖增強「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大型金融機構」的安全性,並降低再次出現由納稅人出資對銀行進行紓困這種現象的風險。IMF研究人員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公佈了上述「自救」機制的綜合評估報告。

您已閱讀27%(338字),剩餘73%(8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