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

Lex專欄:亞洲鋼鐵業重振旗鼓

亞洲鋼鐵業的情形仍不容樂觀,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最糟的時候已經過去,囤積的庫存正在緩慢減少,鋼材價格正趨於穩定。投資者或許也應重新評估鋼鐵股的價值了。

與「鋼鐵般」這個形容詞聯繫在一起的常常是:冷靜、客觀、剛毅和沉著。而鋼鐵板塊的投資者們卻並非如此:中國建築業的瘋狂成長一減速,他們就逃跑了,導致一些亞洲最大的鋼鐵生產商的股價跌破賬面價值。這簡直沒有道理。

乍一看,情形似乎確實不容樂觀。在鋼產量和鋼材消耗量佔世界總量近一半的中國,鋼廠紛紛改營他業,比如養豬,以求盈利。中國鋼鐵工業協會(China Iron and Steel Association)數據顯示,從總體來看,儘管鋼產量創下歷史新高,但該行業今年出現6億美元的虧損,2011年第一季度實現的近50億美元盈利不復存在。

不過,這並不能完全解釋,爲何像南韓浦項制鐵公司(Posco)、新日鐵(Nippon Steel)、中國寶鋼和鞍鋼這樣的鋼鐵巨擘,目前的股價平均都爲賬面價值的四分之三——相當於它們各自10年均價的約一半。按照這個股價,這些企業的市值比清算價值高不了多少,因爲房產、設備和存貨佔它們賬面價值的一半以上。

您已閱讀52%(413字),剩餘48%(3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