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外對話

國際汞公約挑戰中國限汞進程

北京自由撰稿記者譚斯穎:在世界汞排放總量中佔據25%以上比例的中國,正面臨全球性限汞所帶來的壓力和挑戰。

中國環保部汙染防治司編制的《全國汞汙染源現狀調查技術指南》指出,中國涉汞行業較多,在聯合國環境署已列明的11類50餘子類別汞排放源中,中國涉及其 中的40多個類別,而目前對主要汞排放源的數量、分佈、汞使用量和汞排放數據、廢物產生情況、汞汙染現狀等資訊尚不明確。

曾經參加兩次汞公約談判的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賈明星說,現在距汞公約最後一輪談判不到一年,要中國拿出一份明確的限汞時間表不太可能,因爲下游行業需求量很大,特別是氯鹼行業和醫療行業。

首先是氯鹼行業。中國氯鹼工業協會資訊部的一位負責人說,截至目前,中國用電石法生產的聚氯乙烯佔總量的63%。電石法聚氯乙烯行業使用汞觸媒約7000噸,氯化汞約770噸,汞約570噸,佔中國汞消費量的一半以上,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耗汞行業。電石法生產聚氯乙烯的生產導致大量汞排放,而在此過程中,氯化汞觸媒是 最重要的催化劑,由此就會需要大量的汞。中國氯鹼工業的「十二五規劃」預測,到2012年,中國電石法聚氯乙烯產量將達到1000萬噸,汞觸媒消耗量將達 到1.2萬噸,汞的消耗量將超過1000噸。但在這份規劃中,對低汞觸媒的研發和推廣,也被列爲氯鹼工業行業十二五期間的發展重點。

您已閱讀19%(513字),剩餘81%(21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是一家關注氣候變化與環境的非盈利機構,專注於分享全球經驗和知識,推動氣候變化科普和建設性對話。對話地球在歐洲、南亞、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17個國家有專業的編輯團隊,使用8種語言發佈氣候和環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