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歐元區

歐元區走出危機的關鍵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歐元區在解決危機的道路上走了多遠?當前危機的根本問題是如何實現國際收支平衡。歐元區赤字國家和盈餘國家要共同做出調整。

歐元區在解決危機的道路上走了多遠?比較樂觀的回答是,歐元區已經把自己從心臟病發作中解救出來,但是仍需度過一段艱難的康復期,病情復發的幾率很大。歐元區必須採取能夠防止未來危機再現的體制,但是這個任務也沒有完成。不過歐元區爭取到了時間。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歐元區對這段時間的利用有多充分。

可以說,解決危機的關鍵一步是就危機的本質達成一致。這個問題已經取得了進展,至少經濟學家已經達成共識。人們普遍接受的觀點是,當前危機的根本問題是如何實現國際收支平衡。確實,國際收支平衡在歐元區比在任何沒有處於貨幣聯盟之下的經濟體都更加重要。慕尼黑CESifo研究所的漢斯-韋爾納•辛恩(Hans-Werner Sinn)已經花了很多精力解釋這個問題。按他的話說,「歐洲貨幣聯盟(European Monetary Union, EMU)正在經歷嚴重的內部收支平衡危機,在某些重要的方面,這類似於布列敦森林制度(Bretton Woods System)在崩潰前幾年面臨的危機。」CESifo論壇在2012年1月出版了一期特刊,專門討論這個話題。3月,布魯塞爾智庫Bruegel發表了一篇影響重大的文章《歐元區的急剎車》(Sudden stops in the euro area)。3月底,德國央行(Bundesbank)行長延斯•魏德曼(Jens Weidmann)在倫敦發表題爲「歐洲再平衡」的演說,探討了這個問題。

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前的快樂年度裏,私人資本自由流動,尤其是流入了南歐國家。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經常賬戶赤字爲GDP的10%甚至更多。這提供了大量資金供民營部門、公共部門甚至二者同時進行超支揮霍。這種經濟上的繁榮還導致外部競爭力大幅削弱。

您已閱讀32%(719字),剩餘68%(156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馬丁•沃爾夫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爲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爵位勳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佛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